|
|||||
|
|||||
在廣袤的華夏大地上,一個個承載著國家能源戰略、助力“雙碳”目標的重大工程項目正如火如荼地推進。建設者們以智慧和汗水,在各自的崗位上全力沖刺,用轟鳴的機械和堅實的腳印,譜寫著新時代能源建設的壯麗樂章。從“西電東送”的特高壓樞紐到戈壁灘上的“能量燈塔”,從塞北平原的風車森林到草原深處的“能量銀行”,一幅幅綠色發展的畫卷正徐徐展開。 東平換流站?鑄就“西電東送”的強勁心臟 在我國“西電東送”能源戰略的宏偉版圖上,位于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的±800kV換流站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承載著平衡東西部能源分布、推動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重要使命。其土建B包工程于2025年5月初順利完工,成為該工程建設進程中的關鍵里程碑。這座能源樞紐將化身強大的“電力轉換器”,每年為東部地區輸送超400億千瓦時清潔電力,相當于減少1200萬噸標煤燃燒,減排二氧化碳3000萬噸,為“雙碳”目標的實現注入強勁動能,在推動我國能源綠色轉型、促進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河北工程公司建設團隊肩負著換流區極1高端閥廳、極1輔控樓、交流區、直流場、站前區等核心建構筑物的施工重任。這些建筑是換流站實現電力轉換與控制的“心臟”和“大腦”,對施工技術、管理水平和團隊協作提出了近乎嚴苛的要求。項目啟動會上,項目經理目光堅定:“兄弟們,東平換流站是‘西電東送’的關鍵節點,咱們B包工程更是重中之重。一定要干出河北工程的風采!”“再硬的骨頭我們也要啃下來!”大家緊握拳頭的回應,點燃了攻堅克難的斗志。 這座凝聚著無數建設者智慧與汗水的換流站,不僅為“西電東送”戰略筑牢根基,更極大提升了河北工程公司在特高壓換流站建設領域的技術實力與品牌聲譽。 阜康光熱?戈壁灘上盛放的“鋼鐵向日葵” 作為河北工程公司首個光熱項目,魯能阜康市多能互補項目10萬千瓦光熱工程目前已進入建設沖刺階段。在項目現場,一座210米高的吸熱塔巍然聳立于戈壁灘上。塔下,占地58萬平方米的鏡場已初具規模,工人們正馬不停蹄地安裝著從自動組裝車間源源不斷送出的鏡片。已安裝的7575面定日鏡,宛如一朵朵巨大的“鋼鐵向日葵”,正以精準角度追逐著烈日,場面蔚為壯觀。這座配置尖端儲熱系統的“能量燈塔”投產在即,將助力阜康市構建“風光熱儲”一體化的能源新格局。 “目前,項目現場有700多名施工人員晝夜不停,以平均每天安裝100面定日鏡的速度全力推進。定日鏡安裝已完成總量的50%,項目整體計劃10月底施工完成。”項目執行經理王兆飛介紹道。該項目作為百萬千瓦級荒漠治理項目,通過“配套儲能推進路徑”模式,規劃建設90萬千瓦光伏發電項目和10萬千瓦光熱發電項目。項目建成后,年均上網電量可達16.75億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標準煤51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31萬噸,節能減碳效益顯著。更關鍵的是,它將依托熔鹽儲能技術,實現24小時不間斷發電,大幅提升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為荒漠注入綠色生機。 蘇尼特儲能:草原深處的“能量銀行”啟航 內蒙古高原,勁風掠過無垠曠野。在河北建投蘇尼特左旗壓縮空氣儲能項目現場,彩旗獵獵,機械列陣,身著統一工裝的建設者們精神抖擻。隨著激昂的樂曲達到高潮,禮炮轟鳴,彩煙騰空,現場掌聲雷動?!伴_工!”一聲鏗鏘有力的指令響徹草原,第一臺挖掘機的鏟斗沉穩有力地破開沃土,標志著這項創新儲能工程正式揚帆起航。 項目位于內蒙古自治區蘇尼特左旗滿都拉圖鎮薩如拉塔拉嘎查,規劃建設一座100MW/400MWh新型非補燃壓縮空氣儲能電站。項目建成后,將顯著提升蒙西電網調峰能力,通過400MWh儲能容量靈活響應負荷變化,成為電網穩定的“壓艙石”。項目采用先進非補燃技術,配套6萬立方米地下儲氣庫,能有效消納周邊富余的風電、光伏棄電,預計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42萬噸。作為北方風沙區首個電網側獨立儲能項目,它通過技術、生態與經濟的多維協同,致力于打造內蒙古新型儲能發展的標桿范例,為草原能源轉型開辟新路徑。 從齊魯大地到西北戈壁,從松嫩平原到塞北草原,河北工程公司重點項目部以創新為引擎,以協同為羽翼,在能源建設的廣闊賽道上奮力奔跑。當東平換流站強大的電流奔涌向東,當阜康定日鏡陣列精準追光聚能,當鎮賚風車森林在平原上勁舞,當蘇尼特“能量銀行”在地下深處蓄勢待發,這些由鋼筋鐵骨鑄就、凝聚著無數建設者心血與智慧的現代能源工程,正源源不斷地釋放著澎湃的綠色動能。它們不僅托舉起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美好能源未來,更以堅實的步伐,推動著國家“雙碳”戰略目標的實現,為新時代的能源革命譜寫著最激昂、最生動的奮進篇章。金秋的碩果,正由奮斗者的汗水澆灌而成;能源的脈動,將隨著建設者的足跡愈發強勁。 |
|||||
【打印】
【關閉】
|
|||||
|